木贡溯源
木贡,即贡木,作为地名,意思是为朝廷贡献木材的地方。其地位于云龙河(古谓流料河)北岸、清江大河碥(古名烂船湾)北岸,清代以前,属于施州都亭里第六甲辖地,盛产佳木大树。
宋代后期,施州州城自椅子山(柳州城)迁址今恩施县城,后历代建设所需木材大多取自周边。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朝廷营建宫殿需要大木,施州在征用木料范围。周边再无佳木,州卫只得溯清江而上,至大峡谷境内寻找。发现木贡境内古木冲天,质优木直,又有云龙河、清江江水流送之便,遂定为最佳木场。
施州卫刺史为称谓之便,就将其地命名木贡。
熹宗征木
公元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在北京驾崩,年仅16岁的朱由校继承皇位,国号天启。然少年皇帝不喜政务,专嗜木工、雕刻,宦官魏忠贤专权误国,一味迎合,遂号令天下郡县,进贡良木。
时任施州的抚夷同知李光春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前往各地料场选择佳木。经过认真筛查,终于在都亭里第六甲木贡月壁湾发现了一株金丝楠木,其树伟岸挺直,高达百尺,为当地土民供奉的神树,不让采伐。
李同知得知情况后亲往月壁湾,劝说供奉神树的谭、向两姓土民,如果他们答应向皇上供奉这棵金丝楠木,朝廷可以免除两姓赋税,如果抗拒不贡,后果自己掂量。
贡木伐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谭、向两姓土民深知无法保留神树,只好焚香祷告祖神廪君,说明为难,请求护佑。
金丝楠木高大粗壮,据说光砍伐的斧口都有半人高,大树倒下时山岗震动,青烟腾起,随后从树兜中心喷涌出拇指粗一股洁白的乳桨。土民发现树兜喷涌乳桨,虽然诧异,也并没有太在意,这种现象在木场并不罕见。
崇祯免贡
谭向两姓土民历尽艰辛,将金丝楠木由水路运往武昌,再起旱运往北京贡木时,金銮殿上受贡的君王已是熹宗异母弟弟朱由检——新君崇祯。
一日,崇祯披览施州卫贡金丝楠木表章,心中狐疑,亲往现场勘验,目睹施州楠木纲粗壮、挺直的金丝楠木和疲惫憔悴的贡木土民,心生怜悯,除了责令工部从优赏赐木纲银两外,还下诏永远免除施州木贡贡木之役。
负责押送施州楠木纲的官员和运送楠木的谭向两姓土民领旨,千恩万谢回到故乡。
木贡贡米
运送楠木的土民回到家乡,发现家人个个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十分奇怪。一打听,原来金丝楠木起运后,树兜喷涌的乳桨渐渐变成清泉,月壁本来缺水,人们就在树兜下面挖了一口水井。
消息传开,附近的人都到这里挑水。井水清冽甘甜,人们饮用后觉得心情愉快,特别有精神。
施州卫同知李光春得知崇祯皇帝免除了施州贡木之役,十分开心,又听说土家村民贡木得水,一时兴起,于是下令,将木贡地名改为沐抚,意思是“沐浴皇恩,抚慰夷民”。
木根水井越流越旺,向姓土民就在井边开了几坵水田,种出了“三颗寸”的大米。向姓土民感激朝廷,挑了一担献给施州抚夷同知。
抚夷同知将这担大米送到京城,得到了皇上的嘉奖。
民谣兴衰
木贡贡木得水,贡米得到朝廷旌奖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四里八乡,人们越说越神,前去参观水井的人络绎不绝。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有心人,为了神乎其说,干脆把这眼泉水直接称为“大木灵根井”。
再后来,勾栏瓦肆、街头巷尾就有了“大木灵根乳,木贡变沐抚。皇恩浴后代,堂上祭白虎”的民谣。
几百年后,随着楠木树兜的腐朽消失,传奇也变得漫漶模糊,大木灵根水井也变成了大木根水井了。只有水井边的向姓居民保留着一个传统:每到年关祭祀完家神后,一定从井里打一桶水称称重量,看看皇恩祖德是否还在,预知来年财运。
公司在获悉木贡月壁湾水源特殊的益寿驻颜功能后,大量走访周边村民,发现高寿现象普遍,尤其驻颜现象明显。高寿者虽达百岁,仍然面色红润,无黄褐斑、老人斑。
公司在深入走访调查中,做了大量的录像记录,同时对民间传说进行了搜集、挖掘,然后查阅府志、县志、乡志、地名志,核对校注,整理还原出了大木灵根的传奇故事。
广 绿 求 证
为了进一步获得科学论证支持,公司在水源地取样,赴长沙广绿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分析,终于明白该水养生驻容的根本原因:富硒、含锶。公司得知木贡月壁湾大木灵根井水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矿泉水生产标准后,果断投资生产硒爸爸矿泉水,让卓越的产品造福社会。